“与常同起居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与常同起居”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诗人赵蕃的《挽周畏知母俞夫人二首》,乍一听,这句诗像是在说“我和普通人一样过日子”,但其实它的背后藏着更深层的含义。赵蕃用这句诗来赞美母亲临终前的从容态度——她没有因为即将离世而表现出丝毫的恐惧或哀伤,而是像平常一样作息,展现出一种超然生死的豁达。这种态度放在现代,就像是一个人在面对重大挑战或困境时,依然能保持淡定,该吃吃该喝喝,该睡睡,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你可能会想,为什么古人总能在生死面前表现得这么淡然?其实,这可能跟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修养有关。古人讲究“天人合一”,追求的是与自然和生命的和谐相处,而不是执着于外在的得失。所以,他们面对生死时,往往能以一种“平常心”来对待。这种心态,现代人也可以学哦!比如,当你遇到工作上的压力或生活中的挫折时,不妨学学古人,该吃饭吃饭,该睡觉睡觉,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,说不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
所以,“与常同起居”不仅是对古人的一种赞美,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启示:无论遇到什么,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,该干嘛干嘛,这才是真正的“大智慧”!
“与常同起居”出自宋代赵蕃的《挽周畏知母俞夫人二首》。
“与常同起居”全诗
《挽周畏知母俞夫人二首》
宋代 赵蕃
夫人不佞佛,平日事何如。
临死无贫苦,与常同起居。
巫医空睥睨,孝敬谩勤渠。
性识真明达,油然悟本初。
作者简介(赵蕃)
赵蕃(1143年~1229年),字昌父,号章泉,原籍郑州。理宗绍定二年,以直秘阁致仕,不久卒。諡文节。